媒體人:歸化球員成本高,手續復雜,籃協盼CBA隊歸化一員。
雷速體育在2月22日報道中,媒體人付政浩針對男籃歸化球員的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他指出,盡管中國男籃寄望于歸化球員來助力球隊復興,但這一道路并不平坦。
付政浩在文章中提到,歸化球員的費用高昂,入籍手續繁雜。因此,中國籃協提出了一個方案,希望CBA各隊都能歸化一位球員,以此“為國養士”。這一舉措背后,俱樂部可以優先考慮歸化本隊的外援,因為CBA各隊對于本隊外援的實力和品性有著更深入的了解。然而,各俱樂部對于這一號召的響應態度顯然不一。
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當前CBA中很多俱樂部都處于虧損狀態,經濟實力上的差距在籃球界內是客觀存在的。國企投資籃球多是為了履行社會責任,而民營企業在近幾年的經濟壓力下,如果再增加歸化外援的額外支出,無疑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經濟壓力。
對于增加俱樂部運營成本的擔憂,中國籃協提出了一種觀點。如果能夠充分放開外援名額,這不僅能夠促使本土球員為了保住飯碗而提升個人技術,同時放開外援市場也能有效降低單個外援的薪資水平。這一點值得參考日本B聯賽的做法。據悉,日本B聯賽計劃從2026-2027賽季開始,每隊可以注冊3名外援和一名歸化球員/亞外,這些球員的出場時間也得到了放寬限制。
多家俱樂部的負責人私下表示,歸化球員不僅可以提升國家隊的實力,同時也是一種俱樂部的發展策略。他們認為籃協應該為俱樂部提供政策扶持和補貼,以提升俱樂部的積極性。然而,民營俱樂部也表達了擔憂,他們擔心歸化球員制度的推行會推高俱樂部的運營成本,給現有的CBA薪資制度帶來沖擊,甚至可能引發“陰陽合同”的泛濫。
總的來說,歸化球員的問題在中國籃壇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關注。如何在保證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有效地利用歸化球員制度,提升中國男籃的實力,同時又不給俱樂部帶來過大的經濟壓力,這是中國籃協需要認真考慮和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