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變局始于特朗普的上臺,他主張的“戰略收縮”政策迫使一直緊隨其后的歐洲也不得不調整步伐。近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發表講話時“一鳴驚人”。如何驚人?馮德萊恩講了兩點。 一方面,歐盟將對特朗普新政府采取“務實”態度,做好談判準備,但“始終”準備好捍衛自身戰略利益,反對任何不合理的措施。另一方面,在講話中14次提及中國。她雖然不忘對中國說三道四,但強調歐盟應努力與中國實現互利共贏,并與中國開展建設性接觸,借2025年中歐建交50周年契機深化對華關系。 能被歐洲人自己都稱為“美國代理人”的馮德萊恩變化如此之大,那只能說明特朗普的政策讓馮德萊恩相當不滿,畢竟馮德萊恩主導的歐盟,在外交方面,尤其是俄烏戰爭上,對美國亦步亦趨。沒有馮德萊恩這個盟友的幫助,美國能源不可能快速取代俄羅斯占據歐洲能源市場。 就在馮德萊恩講話的前幾個小時,特朗普剛簽署行政令宣布美國將再次退出旨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馮德萊恩在講話中表示,《巴黎協定》仍是全人類最大的希望。因此,歐洲將堅持走下去,并繼續與所有希望保護自然和阻止全球變暖的國家合作。 馮德萊恩說這話就是在暗指特朗普退出《巴黎協定》,同時告訴特朗普,美國不參加巴黎協定,我們還有其他合作的國家。其他的國家是誰,自然首要是中國。所以,馮德萊恩在論壇上的講話就表達了一個目的,就是告訴美國,歐盟除了美國,還有中國。 當然,馮德萊恩這么說,只是想拿中歐合作當“籌碼”向特朗普施壓,其本質上仍希望特朗普能夠接受自己。因為,馮德萊恩在論壇上還說了,她依然將美國視作歐盟“最親密的伙伴”之一,同時還強調美歐經濟一體化,她還說歐洲公司在美國雇傭了350萬美國人,美國有高達100萬個就業崗位直接依賴于美歐貿易。 那特朗普為何對馮德萊恩的“示好”不感冒?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說一件事。 就在特朗普上臺的第一天,在簽署一系列命令的同時,特朗普也正忙著拉復仇清單。特朗普首批報復對象就是曾經在2019年美國大選中“背叛”過自己的那些人,比如博爾頓和蓬佩奧,他倆一個是特朗普的國家安全顧問,一個是國務卿。 博爾頓人送外號“好戰分子”,他對特朗普拒絕對外用兵的行為指指點點,后來被辭退后,又在公開場合不斷指責特朗普。而蓬佩奧則放任自己的手下,坐實特朗普“通烏門”。所謂“通烏門”指的是,特朗普以總統身份施壓澤連斯基協助調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和他兒子的“黑料”。特朗普這么做是想重演當年的“郵件門”來拿下連任,結果被攪黃了。而被攪黃的代價是讓特朗普苦等四年。 對特朗普而言,這筆賬肯定是要算的,但在算賬的同時,特朗普在用人方面肯定會吸取教訓變得更加謹慎,以免四年后別人再對自己清算。鑒于此,像馮德萊恩這樣在俄烏戰場上與拜登關系密切的人,特朗普自然不會感冒。再說了,特朗普正在推動訪華之旅,為此在世界經濟論壇上不斷強調“中美關系非常良好”,然后又給中方打了電話表態。像馮德萊恩這樣的“對華鷹派”,至少在這個節點上,特朗普是不愿意觸這個“霉頭”。 當然,以上只是針對馮德萊恩本人,從歐盟層面上來講,其在特朗普心中的地位不比“提款機”高多少。也就是說,至少從目前來講,在特朗普“遠交近攻”的藍圖中,歐洲暫時還排不上隊。為何?因為歐洲拒絕把那僅剩的“仨瓜倆棗”交給特朗普,而馬克龍也說了要武器自主。既然歐洲不給錢,那特朗普只能另辟蹊徑,于是,消息來了。 1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沙特阿拉伯王儲兼首相薩勒曼進行了上任后首次與外國領導人的通話,雙方討論了為中東帶來穩定、加強地區安全和打擊恐怖主義的努力。此外,他們還討論了沙特阿拉伯未來四年的國際經濟抱負以及貿易和其他機會。薩勒曼在通話中向特朗普表示,沙特有意在今后4年間擴大對美投資和貿易,投入6000億美元或更多。 有分析認為,薩勒曼此次的表態,一方面是想確保特朗普上任后再次將“首訪”機會留給沙特,因為2017年特朗普上任后的首次海外之行就是沙特。另一方面是想再續“前緣”。小薩德曼在王儲之爭中最終勝利,是因為其與特朗普的關系。但我想說的是,也許這不過是特朗普想“舊戲重唱”的一廂情愿罷了。 2017年,沙特承諾向美國提供200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又承諾向美國采購1100億美元的軍火,把特朗普感動壞了,于是特朗普第一站就去了中東。今天沙特加碼直接翻了三倍,但分四年執行。沙特是真的想再續前緣嗎? 今天國際局勢已經完全變了,歐洲在變化,中東更是巨變。敘利亞政權垮臺,俄羅斯和伊朗在中東的影響力基本被擠壓干凈?,F在,被忽悠的俄羅斯自顧不暇,為了向特朗普反向施壓,再次將電話打到了北京。而伊朗呢,直接“繳槍”了。在薩德曼和特朗普通話的同一天,伊朗副總統扎里夫在世界經濟論壇上表達了三點聲明。 首先,伊朗不知道10月7日會發生什么。伊朗原定于10月9日與美國人會面,討論續簽伊核協議,但行動破壞了會議的正常進行。 其次,伊朗支持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真主黨這種反抗精神,但與他們的反抗行動沒有關系。 最后,伊朗希望特朗普2.0會更加現實。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是為了以色列,現在他說他不會為任何其他國家做任何事情。在他退出伊核協議后,伊朗獲得了更多的核能力。 在伊朗表態的同時,也門胡塞武裝政治辦公室發表聲明稱,美國將胡塞武裝列為“外國恐怖組織”的決定,意在為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民的罪行提供更多支持,試圖阻止胡塞武裝繼續支持巴勒斯坦事業。胡塞武裝和伊朗副總統發表聲明后的第二天,伊朗外長表示,伊朗明確對全球核不擴散機制作出長期承諾,重申不尋求擁有核武器。 伊朗走到這一步,已經不是“認慫”這么簡單了,而是睜著眼睛說瞎話,且臉不變色、心不跳。自敘利亞政權垮臺后,伊朗就停不下認慫的步伐,但這么長時間換來了什么,是美西方的置之不理。今天有俄羅斯被忽悠的例子擺在眼前,卻認為是自己“慫”得不夠。如果伊朗內部的強硬派不反抗,可以斷言,伊朗今后在藍星“吃飯”,得坐小孩那桌。 既然伊朗都繳械了,那沙特為何還要去抱美國的大腿?沙特現在想做的是,如何介入敘利亞,如何坐穩中東的頭把交椅。何況,別忘了美國還是沙特能源的競爭對手,逼著沙特講價,是想對付俄羅斯。當然,最關鍵的是,類似于歐盟所表達的那樣,美國同樣不是沙特唯一的選擇,也不是最好的選擇。 美國已不是當年的美國,中國更不是當年的中國。另外,薩德曼要想“去傳統能源化”除了中國別無選擇。因此,所謂沙美再續前緣只不過是美國的一廂情愿罷了,而這6000億美元,我們不妨理解為沙特是在往美國金融市場再吹點泡沫罷了,反正錢無法為美國國家利益服務。 總之,正如大大所講的那樣,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目前來看,世界范圍內,有內斗的,有騎墻的,有投機的,有投降的。各國都在變,唯一不變的是中國,而這最穩定的,自然是藍星未來的“定海神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