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斯高層不滿七負,怒因非凱爾特人戰敗,另有內情。
當塔圖姆在比賽的最后一節,以一記冷酷無情的后仰跳投,將比賽的懸念徹底抹去時,尼克斯管理層的辦公室內,寒意如同冰霜般刺骨。這支被外界譽為“東部黑馬”的球隊,在面對騎士、雷霆、凱爾特人等熱門球隊時,七場比賽下來,竟一勝難求。這樣的戰績背后,暴露出了深入骨髓的四大問題。
首先,尼克斯隊伍中的“偽巨星”開始顯現出他們的真實水平。布倫森和蘭德爾這對備受期待的“億元雙核”,在面對高端對決時總是成為突破口。與凱爾特人的三場交鋒中,布倫森的場均得分僅19分,投籃命中率不足四成。在霍勒迪和懷特的長臂封鎖下,他1米85的身高顯得捉襟見肘。而蘭德爾在關鍵時刻的失誤頻頻出現,本賽季面對頂級強隊的三分球命中率更是暴跌至28%。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塔圖姆和布朗這對對手的得分手,他們總是在比賽最關鍵的時刻展現出穩定的表現,這種差距直接撕裂了尼克斯奪冠的幻想。
其次,球隊陣容構建出現了災難性的失衡。管理層在選人策略上似乎陷入了一種執念,他們過度囤積鋒線球員,卻忽視了內線的重要性。當凱爾特人利用波爾津吉斯和霍福德在禁區內輪番發動攻擊時,尼克斯這邊卻只能依靠身高1米93的哈特搶下全隊最高的籃板數。更令人感到諷刺的是,雖然球隊薪資前三的布倫森、布里奇斯、阿奴諾比三人年薪合計高達1.2億美元,但在關鍵時刻卻集體隱身,而哈特這樣能扛硬仗的球員年薪卻只有1300萬。這種頭重腳輕的薪資結構不僅讓球隊當下競爭力不足,更讓球隊未來的調整空間變得狹窄。
再者,管理層的決策如同賭徒操作般反噬。他們為了追逐布里奇斯和阿奴諾比這兩名球員,竟然豪擲了所有的首輪簽,結果卻一無所獲。而那些被送走的托平和格萊姆斯這兩位球員卻在步行者和活塞隊打出了職業生涯的最佳表現。與此同時,換來的迪文琴佐本賽季的三分球命中率已經跌至34%。這無疑暴露了球隊在超級球星引進方面的嚴重不足。
此外,戰術體系的全面落后也是尼克斯面臨的一大問題。教練錫伯杜仍然在用上世紀的戰術體系來對抗現代籃球的降維打擊。本場比賽中,凱爾特人以43%的三分命中率投進了16個三分球,而尼克斯卻仍然固執地在中距離肉搏。全隊的三分出手數比對手少了整整15次。在全聯盟都在追求五外陣容的空間革命時,尼克斯的進攻效率卻只排在聯盟的第20位。更令人擔憂的是哈特本賽季的場均出戰時間高居聯盟第二位,這種殺雞取卵的使用方式正在透支球隊最后的生命力。
在麥迪遜花園球場中,噓聲從未如此刺耳。當哈特拼盡全力卻仍無法為球隊帶來勝利時;當雙探花用23次助攻輕松盤活全隊時;尼克斯管理層的每一個決策失誤都被無數球迷和媒體用顯微鏡放大。這支沒有超級巨星壓陣、沒有科學建隊、沒有未來資產的球隊正以最殘酷的方式告訴世界:僅僅依靠縫縫補補的偽強隊策略在軍備競賽般的NBA只會死無葬身之地!